近日,十一分公司2018年第二期新员工特训营正在南宁嘉和城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各科室、项目部的62名新员工在这里挥洒汗水与激情,读懂努力与拼搏,逐步适应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身份转变。而在这62名新员工背后,一位90后新晋职工的先锋代表正引领他们前进,这位代表就是十一分公司员工培训学校校长、人力资源科副科长梁礼忠。工作几年来,他专注员工招聘、培训和回炉打造工作,2016年创办的员工培训学校,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成为分公司及公司人才孵化基地。
勇于尝试:开辟“校中企,企中校”新型招聘之路
为企业招聘人才,梁礼忠主动出击:一方面亲自带领人力资源科成员奔走在各大招聘会或者高校宣讲会现场,在宣传企业文化的同时,吸纳符合分公司发展规划的优秀毕业生。他独特的用人眼光,成功引入许多德才兼备的青年职工,他提到:校园招聘除了侧重考察学生是否在社团、学生会、班级担任过干部,了解他们的处事和语言表达能力外,还要观察其形象气质和正能量,判断他们是否能在团队中起到相互鼓励促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情境设置的方式,测试他们的思维灵活度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为只有充分高效地理解上级交代的指令,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他与高校合作开创定制班,改变常态招聘方式,从大一、大二学生开始培养,通过建立线上班级群,宣传分公司文化,解答学生的就业问题,普及工程基础知识,安排长假实习的方式,实现学校课程与基地实操两手抓,打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用型人才。“双剑合璧”的招聘形式初步取得成效,2017年在南宁三大高校开展的宣讲招聘会,吸引超600名学生参加,面试人数达300名,签订三方协议的优秀大学毕业生人数约60名,逐渐壮大分公司人才队伍,离职率低达5%以内。
大胆创新:首创培训学校,促进员工与讲师同发展
2015年初,分公司与中旭培训集团进一步深入合作,目标是打造基、中、高三个层次的管理人才,为新员工培训学校成立奠定基础。2016年7月10日,首届特训营正式开班,历时45天,共212个课时,这是分公司史无前例的尝试,摆在梁礼忠面前的有两个难题:一是48名员工既要从事现场管理工作,又要参加培训;二是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课程设置及讲师储备都要进行全面规划。
他开始策划培训方案,得到领导和项目经理支持后,提前一个月下发开班信息,督促参训员工做好岗位工作交接;在课程设置方面,他主张“最完美的课程是要因人制宜,量身定做”。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一是体能训练;二是业务知识;三是职业素养;四是团队建设。讲师团队由参加过中旭集团培训的优秀员工、分公司领导、高校教师组成。
通过特训营打造,新员工学习到与实际工作相关的技能,不少人还荣获分公司年度“优秀新员工”奖;同时也锻炼了讲师的管理能力,得到领导肯定,一部分人走上中层管理岗位。这样的培训模式得到公司的高度认可,决定从2017年起,将新入职员工派送到培训学校进行训练。
坚持不懈:回炉打造,推进人才可持续发展
梁礼忠认为,招聘和培训,不是人才培养的结束,恰巧是开始,做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最终目标。于是他组织开展“回炉打造”工作,每个季度安排一次1-2天的重训课程,并且不定期深入各科室、项目部走访,了解新员工在各工作岗位上的进步和不足,及时调整培训方式,使学校课程更能适应分公司发展需求。据各科室负责人反馈,“回炉打造”后,职工们的精神面貌更加饱满,工作热情更加高涨,团队力量更加凝聚,许多科室因此多次荣获公司“先进科室”称号。
梁礼忠热爱培训工作,不断创新培训模式,精益求精,用心干,用心经营。目前为止,特训营共进行5期,培训新员工约300名,每期参与的讲师和教官达24人,新颖的形式和较强的针对性,得到业内广泛认可,为分公司、公司的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夯实了基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勤的付出下,梁礼忠荣获集团“优秀团干”称号、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和“员工新秀”称号,不到五年时间,成为分公司最闪耀的新星之一。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青年时。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广大青年职工向榜样看齐,不断提升业务技能,以自身的才华撑起梦想的蓝天。
(十一分 韦雪梦)